指弹中国FingerStyle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验证严格,理由请充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87|回复: 15

[原創]2007 Healdsburg全美手工琴大展紀行(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 Healdsburg全美手工琴大展紀行(下)
一直想要好好地 有系統地介紹美國手工吉他工藝發展的現況 因為老美在觀念的創新和技術的改良上一直是不遺餘力的 只要是能使音色更好 彈奏更舒服 哪怕是看起來怪 顛覆傳統也無所謂 大家都見過的雙頸吉他和豎琴吉他就是為滿足音樂上的需求而產生的 這次在手工琴大展更是一覽無遺 對於極致的追求由此可見一斑

1. Sound port(副音孔): 我曾經在一些中文論壇介紹過 所以這應該是較為人所知的一項 也就是在側板上多開個音孔 甚至有的不只一個 其目的是幫助彈奏者更清楚的聽見手中的琴音 因為面板上的主音孔是面向聽眾 彈奏者在琴後方聽到的音色多少有點改變 所以在側板上方開孔直接面向彈者 這次展出幾乎有1/3的製琴師都採用了這個選項 似有漸成顯學之勢 當然也有人不喜歡多開洞 純粹是個人喜好 若不論音色 副音孔也成了指板鑲嵌之外另一個發揮藝術創意的地方
Cornerston's sound port


McKnight's sound port


Bashkin's soundport




Oval style






2. Bevel: 姑且譯為臂枕 如同眾所週知的Ryan bevel 即在右臂接觸面側板交接的位置 將稜角斜切出一個平面 是個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 使右臂放置在琴上更舒服而不酸麻 也有人懷疑斜切面板是否影響音色 實際上就算是有影響 製琴師也會在其他地方加以彌補 因此音色不是一個顧慮 表面上製作臂枕看似容易 實際上手續相當複雜 故費用也十分昂貴 現在Ryan bevel已被Doerr guitar加以延伸 本來只有面板左側的斜切變成整個面板四周

(最左邊那把)
而Ryan本人更是在bevel上鑽出許多副音孔 成為Flute bevel(笛子型臂枕)





3. Wedge(楔型琴身): 體型大的吉他音量足 音色飽滿 但是彈起來頗為吃力 右臂容易疲勞 於是楔形琴身的設計就彌補了這個缺點 將低音部琴身厚度降低 但高音部厚度不變 就成了不對稱的楔形 理論上對音色多少會有影響 但是這部分製琴師可以微調力木(音樑)的弧度來彌補 我親自試彈的感覺是音色甜且溫潤 音量足又不致過量 相當人性化的設計 目前有 Kronbauer和Osthoff兩位琴師有提供




Linda Manzer's Wedge


4. Fan fret(扇形琴格): 這項技術對亞洲琴友可能新奇 但在美國製琴界已行之有年 過去我曾提到弦長改變對彈琴者的影響 一般標準弦長在25.4吋 所以如果略為縮短琴頸並移動琴橋位置 使得弦長在25吋或以下 就稱為短弦長(short scale) 當弦長變短 張力也減低 使得左手按弦較為輕鬆 同時低把位品距也略為縮短 有助於大跨幅指型的和絃 但若遇到非標準調弦 若第六弦需要降到很低音時 可能因張力過低造成打品 故低音弦需要較長的弦長為佳 但高音弦卻相反 於是扇型琴格就應運而生了 將琴橋斜放 使得每根弦的弦長都不同 也因此品絲不能再成平行 而須改成扇型排列 因為破壞了原始自然的對稱性 你一定會感到奇怪 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適應後也就見怪不怪了 據彈過的人表示 左手按弦完全沒有影響 和一般吉他沒有兩樣 卻因弦長的變化 使彈奏更有味道

Bashkin's Fan Fret Guitar


Jeff Traugott





5. Double top(雙面板): 由Cornerstone guitar所研發出來 我們知道不同的面板木材 有的音色清亮 有的溫潤含蓄靈敏度佳 有的能承受強力的刷弦 有的只適合輕巧的指彈 要想兼得怎麼辦呢 於是將二種性質不同的面板加以貼合 你會說那不是成了合板琴嗎 表面上來說是如此 但實際上和一般合板琴有所不同 因為市面上合板琴用的是三夾板 中間夾的是木屑而不是實木 所以這和兩張實木的貼合是不同的 據說音色也是有其特色 但我沒有親自試過故無法證實

6. Double back/side(雙背/側板): 由McKnight guitar發明 有別於雙面板用貼合的方式 在背板的力木(音樑)上再加一層背板 也就是兩層木板中間夾著力木而形成中空的部分 故又稱為hollow back 所以當你從音孔看進去時 不會看到力木 為何要如此設計呢 傳統的做法是在背板上黏上一系列的力木來保持背板的弧度 數百年來的做法都是如此 製琴師們藉由調整背板厚度及改變力木的設計來使得背板和面板有更好的互動 或是走相反路線 增厚背板使其硬度增加而成為純粹被動的反射面
當琴身和彈奏者身體有距離時 此時背板可以自由地震動並與面板密切耦合 古典演奏者深黯此法並使用多年 但在鋼弦吉他界才慢慢迎上來 而當琴身貼著身體時 背板因受阻礙而成為完全被動卻缺乏效率的反射體
於是McKnight的Hollow Back就誕生了 無論彈奏者身體貼著琴身或保持一定距離 “內背板”仍可自由地震動 並不受到外背板因身體接觸的牽制所影響 內外背板之間由獨特造型的力木隔開 這力木提供結構強度以保持並支撐外背板的弧度同時讓內背板能自由震動
對彈奏者來說有何好處呢 在相同撥弦力道之下獲得更大的音量 力度 更多的投射及延音 內背板表面非常光滑 沒有力木的崎嶇面來影響空氣分子的震動

這裡是兩塊背板 內和外


兩塊板間以獨特內力木連接 想像用X光透視他


Tim McKnight測試板音然後加以微調


或許你會懷疑琴身過度笨重 事實上雙側板和雙背板並用時 木板都磨到非常薄 所以重量和一般吉他相當 多出的只有少許膠的重量 這個設計已經歷時兩年 經歷了嚴酷溫溼度的變化 但背板弧度卻沒有絲毫改變 證明在結構上的耐久性

以上就是這次手工琴大展我所收集到的所有技術性資料 希望對大家也幫助 並歡迎提出看法
因為只能用午夜的零碎時間分段來寫 所以可能有點零碎不連貫 希望大家包涵
指弹中国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指弹中国官方微信

揭开指弹的秘密,每天为你分享一段指弹资讯!

发表于 2007-11-2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乎想象啊!!!!虽然外型奇特,但无不精致之极!!!:o
发表于 2007-11-2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 不过外型都不是我喜欢的 额。。:$
发表于 2007-11-2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这就是未来的流行趋势?!
发表于 2007-11-2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din84 于 2007-11-27 21:21 发表
见识了 不过外型都不是我喜欢的 额。。:$


我也是这样觉得... = =;P
发表于 2008-2-2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之感谢!!辛苦了!!
琴师们的创意可敬啊!!
发表于 2008-2-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感谢.感谢!!!
发表于 2008-2-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眼馋啊啊啊:Q :Q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3-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饱眼福了~~ 手工吉他制作者真得很有魅力阿
发表于 2008-7-5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共鸣怎么样 新样式开洞
发表于 2008-7-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琴啊。。。。。。
发表于 2008-8-1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要多少钱啊~~~真想要一把
发表于 2008-11-1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尽精巧啊~~~真是想去看看
发表于 2012-9-1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好琴~~~~~~~~~~~
发表于 2013-7-3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看了!!!
发表于 2013-8-1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指弹中国FingerStyleChina ( 豫ICP备19034402号-1, 豫网文(2020) 1010-068号 )

GMT+8, 2024-11-16 14:40 , Processed in 1.08528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