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GIME 于 2016-9-29 09:52 编辑
POD HD 系列完全深入探索专题:关于 Line 6 POD HD 的连接及信号规则(二)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小编主要为大家分析了POD HD 中的连接方式及信号输出设置内部处理流程。
在这一期里面,小编要讲的主要内容是POD的信号链条的声像规则,以及各类效果器对声像的影响。
信号输入基础 以及基本信号传输
对于立体声/单声道这两个名词,大概每一位音频玩家以及乐手都很熟悉,我们在将吉他连接到实体箱头,又或者是效果器时,我们使用的大二芯线材会将单一声道的乐器信号发送出去,此时信号只存在一路,亦即传输了单声道信号;而当我们使用耳机来接入效果器的Phone输出口进行监听时,我们使用的是大三芯的线材进行连接,此时传导的信号在左/右声道都含有内容,也即是最基本的立体声信号。
对于POD内部的效果链来说,凡是在电脑端Edit软件、或效果器显示屏中能看到的所有连线传输的实际上都是立体声信号。(有时候用户可能因为信号遭到纯单声道类型的效果器进行声道合并,会以为连线传导的只有单一声道,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时只是左右声道声音相同而已)
在系统设置菜单的输入设置页面中(Input),我们会注意到上面显示了“Input 1 source”和“Input 2 source”的两个信号入口调节,其中Input 1的信号会被发送至效果链中的第一条信号线的左声道上,而Input 2 则会被发送到其右声道上,这个输入部分构成了POD整条内部信号链的基础。
效果器模块的声像调节特性
当你的信号输入到一个“纯单声道”类型的效果器(包括音箱模块也是一个能将进入信号合并为单声道的“纯单声道”效果类型)时,原本的左右声道信号会被混成一路单声道信号,经效果器处理,然后该单声道信号再分成左右声道同音量的信号,最后输出回效果链条中。
在现实的硬件音频处理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动态效果器(压缩/噪音门)、或是箱头、失真/过载单块一类的效果器,他们只有着单一的大二芯单声道输入接口以及单一的单声道输出接口,如果需要使用它们来为你的信号进行处理,只能够在输入前将信号汇为单声道信号,接入再经过处理,然后输出。因此 POD HD 的这种单声道合并处理属性实际上是挺贴近现实处理流程的。
而当你的信号输入至“纯立体声”类型的效果器中时,原本的左右声道信号会分别进入独立的效果器处理流程,处理过后再回到其原声道之中,彼此不发生任何交叉影响。
均衡器就是一个典型的纯立体声效果器,它的工作流程就像我们平时用的均衡器单块那样,左右声道的信号都接入其双输入口(在立体声信号处理流程时),经过处理再从其两个输出口输出。在整个处理流程中,左右声道的信号能够保持独立。
然而,在 POD HD 中除了“纯单声道/纯立体声”类型的效果器以外,还存在这另外两种效果器类型,它们拥有着更复杂一些的处理流程:
其中一种类型为“立体直通+单声道效果”,其效果线路的处理流程与纯单声道效果器一致,但其额外**的mix参数能将原始的左右声道干信号独立地混入最终的输出信号中。
对于这类型的效果器来说,当mix参数在0%的位置时,左右声道独立通过,而随着mix参数逐渐增加,会引入单声道化的处理效果音(处理流程与纯单声道类型效果器一致:先左右合并再处理,然后此单声道信号均分为二,并且输出)。在mix参数达100%时你可以听到纯粹的单声道合并效果音。
另外一种类型则为“立体直通+立体声交叉效果”,mix中混入的干声与前面一样,是原始的独立立体信号。
而在效果器的处理流程中,原始信号的左/右声道信号会分别经过立体声效果处理(以左声道输入为例,其进入效果器后会析出为立体声信号),而后两边的左声道/右声道分别与之前的左右独立干信号,再独立地构成最终输出信号的左/右声道信号。
混响就是一个典型的“立体直通+立体声交叉效果”类型效果器,我们希望立体声信号经效果器处理能够模拟为现实中左右音源独立发声,但最后又有立体声交叉影响的房间反射效果。
小编在这里为你带来了由外国热心网友总结的全部的效果器类别列表:
分离/混合器的处理流程
接下来讲讲A/B信号通路的分离/混合流程:
当效果链的信号线条一分为二时,在原信号线条(含有一个立体声)上的左声道会被分至A信号通路,在通路上均分为左右相同的信号,右声道/B信号通路亦然。
而在两个分离通道的末尾,则存在着一个混音器模块(MIXER),他能够决定两个分离A/B通道中的信号最后如何进行混合。
它的工作方式比起通常的声像/音量电位器会显得古怪一些,整个信号工作流程大概是:
进入A/B两个通道的信号会首先受到音量电位器的控制,每个通道中的左右声道信号音量会因其而一起提升/降低;在那以后,信号再通过一个 pan (声像电位器)。
以当前通道的左声道信号为例,从100%L调节到Center时,其音量保持不变(左声道信号音量=100%);而从Center调节到100%R的过程中,其音量则从100%逐渐降到0。右声道的信号也是同样的处理流程。在Center位置时,左右声道则保持原音量 100% 地输出。
当A/B通道都设置完毕以后,通道A与通道B的左声道信号会混合在一起,并从混音器输出回效果链;而它们的右声道也会以同样方式混合+输出。
这个时候有些用户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就算没有开启B通道,混音器里仍然存在B通道的音量/声像参数可供调节?
实际上无论是否开通第二通道,分离/混音流程依然存在,这个分离过程在机器屏幕上是被“隐藏”起来的状态(实际上能看见啦不过小得要命),但如果搬到电脑端的 Edit 软件则能够发现分离流程的存在,并且正位于音箱模块的正后方:
那么听过小编这段分析以后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卵用吗?
从上面对效果器模块的声像特性你会发现,在 HD 中音箱模块会对进入的信号做单声道合并处理,因此在单通道音箱的状态下时,如果你需要对音箱模块之后的信号声像/音量进行调整,那么你会需要去同时设置混音器中的 PathA 以及 PathB 参数(在音箱的单声道合并流程以后,其输出信号在左右声像都含有内容,也就是说经过“隐藏”的分离器以后,PathA 以及 PathB 都会有信号通过),如果一般用户想要将单音箱通路信号的声像调至某一边,往往会误认为信号只存在于 PathA 之中而只对其进行调节,实际上要将混音器的两个通路参数一并调整。
此外,根据这个处理规则,原始就是单声道的信号在经过分离+混音器流程中的 Path A 与 Path B 分别调节为 PAN CENTER 以后,较默认100%L+100%R输出信号音量大一倍。
因此,如果想要达到双输入来源各有其独立输出信号的目的,比如双吉他接入,你应该在信号不处于A/B通路上时避免使用任何含有声像混合/单声道合并处理流程的效果器,并在此基础上将信号分离至双通道后,确保混音器里的 pathA 及 pathB 处于默认的100%L与100%R的状态,以达到两路输入信号始终保持独立的目的。
另外可能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内置的 Looper 循环录制器是单声道的,如果你在录制前的信号为立体声,则在录制并放送时将被合并为单声道,例如效果链后端存在 Ping Pong Delay(经典的立体声效果延迟效果器)时,进行 post 位置(录制链条末端的输出信号)的 looper 录制的结果是最终 Ping Pong 延迟效果被破坏,变成单声道音频。
硬件部分
而除了机子内部的信号处理流程方面,实际上 HD 的硬件输出口也能够进行一定的声像处理:
对于 Unbalance 非平衡输出口来说,当你只接上其中一边时,机子内部的最终输出信号将被合并为单声道输出,这个设计是为了让玩家在使用一些只有单个输入口的播放终端(比如吉他音箱)时,能够将效果信号尽可能地全部输出(虽然经过了单声道合并,总比只放一边声道的好)。而只有在两边的非平衡输出口同时接出时才会分别发送左右声道信号(理解这个处理流程对于 POD HD 的单机 Re-amp 使用非常重要,会在以后的专题说到)。
而对于 Balance 平衡输出口(卡侬接口)来说,无论是只接上单边还是两边都接,其输出的信号都不会被改变。然而在我们乐手的现场表演中,如果我们要跳过现场台上吉他箱的拾音麦克风,而直接从 POD HD 连接到调音台的话,往往现场演出方只有一路 XLR 能够供你使用(通常就是从拾音麦克风拔下来那一路),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对 HD 的效果信号进行“手动单声道合并”。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实际上这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效果链条的最后一格塞入一个设置至不产生作用的纯单声道类型效果器,对整体信号进行单声道合并即可(比如图中所示的那个占用 DSP 资源最少的 Noise Gate 噪音门效果器,其门限参数已经设置为0,意即不产生作用,但其能够将整体信号单声道化)。
本 POD HD完全深入探索专题 以 MeAmBobbo 的整理文件为基础,滚水网编译。
LINE6新浪官方微博:@LINE6-中国 LINE6微信:LINE6-CHINA
LINE6官方总代理:笛美音响,新浪官方微博:@笛美音响 笛美音响微信:digime2008(笛美音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