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MIDIPLUS的MIDI键盘吧?这个牌子的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MIDI键盘,目前MIDIPLUS的MIDI键盘在国内的占有率排在首位,这一家公司拥有历史悠久的制琴经验。MIDIPLUS其实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MIDI键盘以外的音频接口领域,推出了Audiolink系列声卡,2015年上海乐器展又发布了STUDIO M和STUDIO 2以及4进4出的STUDIO 4声卡,本次将由滚水网评测组评测的是STUDIO M和STUDIO 2
一、外部介绍
整体以银色色调为主,略有工业科技感,略小清新,其实MIDIPLUS系列的键盘设计基本都走小清新路线,小编还是挺喜欢。外壳为磨砂铝合金和铁壳组成,顶部是CNC工艺的“MIDIPLUS”的LOGO。
二、面板接口与旋钮
可以看到STUDIO M和STUDIO 2除了输入接口不同以外,STUDIO 2还多了主流的硬件监听功能,拥有调节干、湿监听比例的旋钮,然而其在监听设计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多了高端声卡(如Arturia即将出货的AUDIOFUSE声卡)才会设计有的单声道/立体声(STEREO/MONO)切换按钮,在混音的时候可以发现两个声道是否发生了梳状滤波效应(相位抵消)。这两款声卡的旋钮设计都比较合理,旋钮调节都很舒服,旋钮之间的间隔和阻尼都恰当
STUDIO M和STUDIO 2都拥有LED电平指示器,这在千元级同价位里实属罕见,唯一不足的的是指示的是推子后的电平,对于有些人会感觉不习惯。输入的指示灯很巧妙地设计在旋钮内部,在无信号输入的时候你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卡侬/大三芯混合接口使用的是国际大厂Amphenol的牌子货。
从后背板可以看到,MIDIPLUS STUDIO M与STUDIO 2主要的差别在于输入通道数量和硬件监听上,输出通道是相同的,耳机位置正好相反。USB直接供电也是一个很大优点,特别像STUDIO M只有巴掌大小的声卡,户外作业是非常便利的。M-REMOTE接口按照目前MIDIPLUS规划,将来会开发更多兼容设备,例如MIDI键盘之类的,MIDIPLUS作为MIDI键盘领域的重要势力,在自家声卡定义规范挺合情合理
三、拆解
MIDIPLUS STUDIO 2和MIDIPLUS STUDIO M与音质相关的主要部分的电路设计是相同的,所以本次拆解以MIDIPLUS STUDIO 2为例,拆开铝合金盖子以后,可以看到一根像横梁加固作用的铁条,看起来很坚固。电路大量采用了SMT贴片工艺,缩小电路板面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
方案:这两款声卡采用的是XMOS USB2.0界面,是目前公认最优秀的异步USB音频方案之一,被广大的高端厂商所使用。MIDIPLUS使用的XMOS的核心非常强大,内部有6个微核心,处理USB音频数据游刃有余,保证了USB的通讯的顺畅和平滑,有效地降低爆音几率。XMOS方案兼容性也很好,兼容PC和Core Audio协议的Mac电脑和iOS苹果手机、平板设备,还支持Andriod。这个方案其实最令音频发烧友钟爱的一点其实是可以有效地降低时钟抖动,使用本地内建的高精度晶振恢复正确的时钟,当然,对于小编这种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用耳朵发现这种优势的。
转换芯片:CIRRUS LOGIC的CS4272是一块2通道的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和DAC(数字-模拟转换器)合一的芯片,动态范围高达114dB,最高支持192KHz采样频率,是该公司的经典的高端产品。
这两款声卡的话放噪音极低,声音很纯正。话放的部分运放使用了NJM2122,这一款运放最大的特点是噪音极低,等效输入噪音电压只有1.5nV/√Hz,难怪MIDIPLUS敢宣称STUDIO M和STUDIO 2的EIN(等效输入噪音)<-127dB。
四、驱动面板、延迟与软件通道
PC的Windows下是需要安装驱动的,有点遗憾就是没有桌面右下角独立的驱动界面,需要在宿主里面里面打开设置面板,参数各方面可调性很大,除了常规的ASIO Buffer以外,还可以设置USB Buffer的数量和长度,一般如果闲调节麻烦可以选择不同的预置模式。在44.1KHz/32Buffer下,输入+输出的最低延迟为11.7ms,成绩中规中矩,在实际运用中即使不开启硬件监听也感受不到延迟。值得一提的是,192KHz采样率下延迟为5ms左右,在这个采样率下,这两款声卡是可以稳定工作的
苹果的Mac下由于XMOS与生俱来的兼容性,是不需要安装驱动的,44.1KHz/32Buffer下延迟会比Windows下小很多,只有5.8ms,这个延迟值是很多支持Core Audio协议声卡的经典值
在PC的Windows系统下,和另外两款同价位专业声卡Focusrite Scarlett 2i4和iCON Utrack延迟数据对比着来看,Utrack略胜一筹,但差距不大。2i4最低延迟为11.4ms,Utrack设置Buffer都设置为最低时,驱动面板自带的ASIO错误计数器一直在累加,延迟虽然只有4.4ms,但是无法工作,听歌都会爆音,实际Utrack可正常工作的最低延迟为8.4ms
无论是STUDIO M还是STUDIO 2在宿主(如Cubase)里显示的通道都是一样的,都是2条硬件通道。面对国内越来越火的K歌市场,MIDIPLUS兼顾了民用领域,这两款声卡都拥有4条虚拟通道,可以支持更复杂的效果。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虚拟通道最大用处就是可以内录网页或者软件的音频,你懂的
五、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在Windows下进行,使用的是滚水评测的专用平台,详细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可参考ResidentAudio T4评测文章。STUDIO M和STUDIO 2在最低延迟11.7ms可以加载到200轨(200轨单声道音频+200个TureVerb混响效果器)整首播放完而不爆音,加载到200轨左右其实已经是测试平台的极限成绩(i7-4790 CPU已满载),这说明一般编曲应用几乎是不可能让STUDIO M和STUDIO 2发生爆音情况的,所以小编可以省略在各个宿主去跑示范曲测试了。小编在测试完以后感觉MIDIPLUS设计驱动时可能是是为了保证最大稳定性而设置了比较保守的延迟,希望将来能解锁更低的延迟。
六、移动平台兼容性
移动设备平台来看,iOS平台的苹果手机、平板直接使用相机套件接入会提示“耗电量太大”,但已成功识别声卡。小编没有尝试,理论上使用带供电USB Hub+相机套件一起就应该可以正常工作
Andriod平台并且碎片化非常严重,每一个手机厂商的都有不同的标准,能正常工作的USB音频设备是极少的。只有Andriod 5.0以上的系统的部分设备(点击这里可以查看支持的声卡和手机,目前Google亲儿子的Nexus系列对USB音频支持是最好的)支持USB音频设备,恰好小编的Andriod手机(屌丝魅蓝机)可以使用,STUDIO M和STUDIO 2都可以正常识别,录音会出现轻微爆音状况,播放音乐锁屏状态下正常,使用外置声卡播放音乐可以绕过Andriod鸡肋的采样率转换算法和DAC,音质会有质的提升。总的来看,Andriod在USB音频要加油了,广大HIFI发烧友可是对你很有期待的。
七、RMAA测试
RMAA测试中,其中“MIDIPLUS LINE IN”和“MIDIPLUS LINE OUT”都是使用Audient iD22所测得。放眼望去,100dB左右的动态其实都是千元左右专业声卡的平均水平,但这其中有两个很大的亮点,一个是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高频只跌落了0.03dB,结合起STUDIO M体积小、USB供电、带幻想电源供电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户外做一些声学测量,基于STUDIO M的频响表现,你再也不用去校准声卡了;其次在LINE OUT项目上,有个非常显眼的THD(总谐波失真)只有0.0008%。频率响应和THD表现都是高端声卡的水平。
这两款声卡参数标注最高支持192KHz采样频率,小编在宿主稳定性测试中也发现在此采样率下STUDIO M和2可以正常工作,正常数量轨数的编曲和混音是无压力的,因为192KHz在极限加轨测试中主要考验的是USB2.0传输极限(数据是44.1KHz的4.3倍)和硬盘(测试平台为机械硬盘)的速度,所以测试无意义。RMAA在192KHz和44.1KHz测试成绩相当,性能不减。
八、总结
优势:
1、外形简约,结构坚固
2、带有千元级声卡罕见的LED输出电平指示器
3、单声道/立体声监听切换按钮
4、拥有4条虚拟软件通道,方便网络K歌
5、XMOS USB2.0优秀方案,降低爆音概率
6、高端的CS4272转换器芯片
7、话放纯净,低噪音
9、USB直接供电,方便户外使用
10、最高支持192KHz采样频率,并且可以稳定工作
11、声卡可以兼容部分Andriod设备
12、极限测试轨道可加载至200轨而不爆音,普通编曲混音应用可轻松应付
不足:
1、M-REMOTE接口目前还无配套设备可供使用
2、LED输出电平指示器指示的是推子后的音量
3、iOS的iPad、iPhone无法直接使用
4、无独立的驱动面板,需要在宿主内打开
MIDIPLUS品牌,官网微信公众号:digime2008(笛美音响)
滚水网字幕组原创作品,转帖请标注出处,谢谢
|